馬來西亞電子貿易交易新規對Shopee、Lazada及TikTok Shop賣家的影響
- ckft27
- Jun 22
- 2 min read
新法規的影響
隨著馬來西亞《2024 年電子貿易交易消費者保護條例》(CPETTR 2024)將於6月24日全面生效,所有在線銷售商品的「標題」(title)與「說明」(description)都必須以馬來文呈現,這一新規定在賣家圈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近期,Shopee、Lazada與TikTok Shop三大電商平台相繼向賣家發出緊急通知,要求他們迅速更新商品資料,以符合新的法律要求。這對於長期以英文或中文上架的商家,尤其是大量中國跨境賣家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

賣家的困惑與擔憂
許多賣家在社群中表達了他們的困惑與擔憂。一位賣家留言道:「我有600個商品要改語言,該怎麼辦?用馬來文後,買家還能搜尋到『wireless mouse』嗎?還是要輸入『tetikus tanpa wayar』?」這種語言轉換的問題讓許多賣家感到不安,擔心系統可能無法正確辨識多語言邏輯,從而影響商品的搜尋精確性,進一步影響銷量。有賣家表示:「我們並不是抗拒馬來文,但平台和使用者之間的不同步將使買賣雙方都容易迷失。」
新規定的具體要求
根據Shopee的通知,賣家必須遵循一系列新規定,包括賣家資訊的公開化,必須列明姓名、公司名、電話號碼、電郵、網站(如有)及營業地址。此外,商品名稱與描述必須使用馬來文撰寫(品牌名稱除外),並可附加其他語言的翻譯。對於涉及健康與安全標準的商品,如保健品、藥品、體溫計與頭盔等,賣家還需上傳政府認可的安全認證文件。Shopee警告,若無法提供相關認證的產品將被直接下架,以確保電商市場的安全與合法性。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Lazada也發布了類似的通告,指出未遵守新規者將面臨最高48個違規積分的扣除,嚴重者甚至可能被封店。官方表示,此舉旨在增強消費者對商品資訊的理解與信心,並提升交易的透明度。然而,面對龐大的商品量、翻譯壓力及平台系統的限制,賣家普遍反映時間緊迫、資源不足,這可能會引發一場線上經濟結構的大洗牌。距離條例生效僅剩幾日,一場電商「語言革命」正悄然來襲,考驗著平台、賣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適應力與應變能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