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go-removebg.png

馬來西亞電商欺詐案件激增,如何保障網購安全

電子商務欺詐現狀

今年上半年,馬來西亞的電子商務欺詐案件持續以驚人的速度上升,損失金額超過6300萬令吉。根據武吉阿曼商業罪案調查部(CCID)主任拿督魯斯迪莫哈末依沙的報告,今年1月至6月期間,共接獲5252宗舉報,涉及多個數碼平臺,包括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Telegram、TikTok及Mudah.my等。


ree

詐騙手法解析

魯斯迪指出,詐騙者最常使用的手法是假賣家提供不存在的物品,儘管受害者已付款,但物品卻從未送達。此外,魯斯迪還提到其他手段,包括設計看似合法的欺詐網站,以竊取個人及財務資訊,或透過電子郵件及冒充電子商務公司的簡訊應用程式進行網路釣魚攻擊。部分詐騙行為還涉及虛假退款索賠及在網上交易中使用被盜信用卡。


馬來西亞電子商務詐騙案件上升,消費者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平臺,謹慎分享敏感資訊。
馬來西亞電子商務詐騙案件上升,消費者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平臺,謹慎分享敏感資訊。

案件統計與消費者建議

根據資料顯示,近年來電子商務詐騙案件持續高發。2022年有9247起案件,損失達1.39億令吉;2023年則有10372起案件,損失近1.75億令吉,而去年則有7662起案件,損失7080萬令吉。今年1月至6月期間,已報告5252起案件,涉及損失6390萬令吉。 魯斯迪呼籲消費者在進行交易時,應選擇值得信賴及信譽良好的平臺,並在購買前查看過往買家的評論及評分。他表示:「消費者應避免隨意分享敏感資訊,例如身份證號碼或銀行資訊,並建議使用安全且可追蹤的付款方式,對那些看似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保持警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