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go-removebg.png

中美日內瓦協議影響下的東南亞各國經濟前景分析

Updated: Jun 8

中美關稅競爭暫時停頓,美國曾將關稅視為數字遊戲,但現實難以承受,需抓住和談機會。降稅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關稅低於許多東南亞國家,引發對東南亞國家可能通過中國轉口貿易的調侃。

 

01 九十天

的緩衝期


起初,美國自信地加徵關稅,希望中國會回應,但中國選擇不理,並將對等關稅提高到125%。最終,在瑞士進行的中美會談中,美國放下了姿態,中國也順勢而為。雙方達成協議,取消了大部分加徵關稅,暫停了一部分90天,將對等關稅降至10%。目前,美國對中國的綜合關稅達50.8%,其中包括20.8%的原有關稅、20%的芬太尼關稅和10%的對等關稅。未來90天是雙方的緩衝期,但關稅競爭不會輕易結束,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我們對未來談判持樂觀態度,因為這是雙方首次談判,且美國更需要喘息。這次協定只是暫時的緩解,未來還有許多難題需要解決,例如技術出口限制和經濟安全的不同理解。這場關稅和談如同一對吵架的老夫妻,雖然暫時和解,但問題仍未解決。


02 東南亞轉口至中國?


美國將對中國的對等關稅降至10%,低於許多東南亞國家。儘管有人擔心這可能促使東南亞國家轉口貿易,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極低。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策略是「極限施壓」,旨在遏制中國。90天寬限期後,美國可能放寬對其他國家的限制,但特朗普的非傳統風格使未來難以預測。如果美國對東南亞實施嚴厲關稅,像越南這樣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將受重大影響,可能尋求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中國已經在加強與東南亞的外交聯繫,並警告這些國家不要為了美國的協議而損害中國利益。許多國家表態會與美國達成協議但不損害合作夥伴。若特朗普選擇施壓東南亞,可能促使這些國家更傾向中國,但考慮到其策略目標是中國,他應不會逼迫東南亞國家倒向中國。寬限期後,對東南亞的高關稅可能會有所調整。


03 東盟觀點


對於東盟國家而言,中美之間達成的關稅協定會引發不同的反應,這取決於各國的國情和立場。


首先是印尼。

印尼並非依賴轉口貿易的國家,因此對於中美「繞關稅套利」模式的依賴較小。近年來,印尼專注於發展電動車、電池和鎳礦產業,對美國的技術投資和中國的產業鏈都有需求。中美和談減少了雙方的緊張局勢,有利於印尼在其中實現資源平衡和博弈。印尼的觀點:「無論你們如何競爭,我們擁有資源和市場,合作是必須的。」


ree

其次是越南。

越南是中國產能外溢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發展出了「出口美國+製造代工」的模式。如果中美進入蜜月期,越南在中低端製造領域的比較優勢將大幅下降。此外,美國對「原產地造假」和「代工標籤」的調查使越南處於被動地位。因此,越南必須在兩方下注,運用竹子外交的智慧,以時間換取空間,完成產業升級,以免受制於人。越南的觀點:「我們不希望受到兩方的壓力,更不想成為你們博弈的一部分。」


ree

接下來是泰國。

泰國一直希望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並通過「汽車產業+旅遊+農業出口」構建多元的經濟體系。中美和談有助於降低外部不確定性,提升泰國的出口信心;然而,如果中國產品價格下降、訂單回流,泰國的製造業可能會受到擠壓。泰國的觀點:「我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至少要成為你們朋友圈的一員。」


ree

然後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封測的重鎮,同時也是中國科技投資和美國晶元的樞紐。中美和談緩解了技術冷戰的氛圍,對馬來西亞尤其是電子製造領域有明顯的利好。馬來西亞的觀點:「只要你們不進行半導體脫鉤,我就能繼續擔任技術中間人,伺服器、電路板和晶圓都已準備就。」


ree

最後是新加坡。

新加坡並非製造大國,而是依靠區域總部、金融服務和物流樞紐維持經濟。中美關係緩和對新加坡來說是利好,全球資金流動意願增強,新加坡將因此受益。新加坡的觀點:「終於開始對話了,區域穩定使我能繼續擔任金融大管家。」


ree

04 結論


東盟國家的地緣政治考量

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上依賴於中國的市場和投資,而美國的政策往往會使他們面臨兩難的選擇。相對而言,與中國的合作能夠帶來更為穩定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機會,這使得他們更傾向於維護與中國的良好關係。


未來的合作前景

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經貿、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深入合作,雙方的關係將變得更加緊密。這不僅有助於促進地區的經濟繁榮,也將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未來,中國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並與東南亞國家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Comments


bottom of page